中山大學研發的「新一代多功能氣膠檢測儀」功能強大且全面,除了環境科學,生醫上的應用更是直接。由於人體本身就是水溶液狀態,此技術可深入了解氣膠粒子成分一旦被吸入體內後在人體中與生物分子產生的化學反應,可望揭開空汙與其如何導致人體健康受損之機制,並提出解決改善之道。
王家蓁提到,團隊最近成功利用此技術將重要生物分子成功引入奈米級的水溶液氣膠狀態下,並藉此首度取得了半胱胺酸在接近生理條件的水溶液環境下的價電子能級結構,可了解不同酸鹼值水溶液環境下,其化學活性及生物功能變化。
價電子能級結構特性直接影響的是一物質的化學活性,而一生物分子的化學活性往往決定了其生物功能。雖然傳統上要得到物質在氣態及固態的電子能級結構並非難事,然而要在高真空環境下得到物質在水溶液狀態下的電子能級結構,長久以來卻一直是相當困難的挑戰。早在1970年代,諾貝爾物理獎得主Kai Siegbahn即已開始努力找尋方法克服技術上的限制,欲探測物質在溶液態下的電子結構。
雖然先前已有歐美日等國家之權威學術機構 (如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及德國 Max Planck Institute等)利用Microjet技術將液態物質引入真空進行偵測,王家蓁所開發的水溶液氣膠技術證實具有較先前技術更高的解析度及更優越的實驗可調控性。
《物理化學雜誌通訊》審查委員認為,這項工作優美地詮釋了半胱胺酸在生物過程中的重要性,並呈現了此新穎的液態氣膠光電子光譜技術的優越性。也認為此份工作以清楚簡潔的實驗數據及精練的呈現方式,對此一領域做了詳細的介紹,開展了光電子光譜於生物化學範疇的應用。更評價此工作非同一般通訊文章,高質量的研究勢將吸引廣大物理、化學家的注意。